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四单元语文教案:竹影
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,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。因此,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,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,下文特别准备了这篇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四单元语文教案以供参考!
学习目标
1.理解、积累“幽暗、惬意、包罗、参差不齐”等词语。
2.理清思路,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。
3.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,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。
教学重难点
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,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。
教学过程
一、情境创设
同学们,上学期我们学过沈复的一篇追忆童年趣事的散文,(学生抢答《童趣》)的确,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,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活动中也许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。今天我们学习的丰子恺的《竹影》,就记叙了从描竹影的游戏中对中国画特质的一次体验。亲切之中对艺术也许会有深层的体悟。(板书文题、作者)
二、1.简介作者
多媒体显示:本文作者丰子恺(1898~1975),我国现代著名画家、文学家、美术和音乐教育家,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。原名丰润(丰仁),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人。共有文学、美术、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。长于漫画与散文,有《子恺漫画全集》六册,散文作品主要有《缘缘堂随笔》《缘缘堂再笔》《随笔二十篇》《甘美的回忆》《率真集》等。他的散文主要取材于自己亲自经历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,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;在艺术上的特点是:文字明白如话,简洁老练,风格隽永,形象细腻生动,结构严谨缜密。
2.检查预习
多媒体显示:
(1)注音
恺(kǎi) 惬意(qiè) 水门汀(tīnɡ) 口头禅(chán) 撇(piě)
参差不齐(cēn cī) 徘徊(pái huái) 丰硕(shuò)
(2)释义
惬意:满意;称心;舒服。
幽暗:昏暗。 包罗:包括(指大范围)。
参差:长短、高低、大小不齐;不一致。
三、理清思路
1.自学指导一
请学生速读全文,勾画关键语句,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。(自已完成后,先在小组内交流)3分钟后,看谁完成的好。
2.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后,教师点拨、归结主要情节:“我”和弟弟、华明月夜相聚、探讨弟弟提出的问题、依照竹影描竹、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。
四、美点追踪。
1.自学指导二
课文写“我”和小伙伴看天、看月、看人影、看竹影充满童趣,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?为什么?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,并将你的品析批注到书上。(5分钟后看谁完成得好)
2.学生回答,教师引导评述:
(1)“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,红光渐渐地减弱”。运用“一盏乏了油的灯”的比喻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空中红光渐渐地减弱。
(2)“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,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,非常微细,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。”句中“一跳一跳”写出了霞光行将消失的动态。“不可挽救”形容夕阳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、极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,含有不可逆转的意思。“细微”是指太阳一跳一跳沉下去时跳的幅度小,变化不大,“迅速”是指太阳下落的节奏快,速度快。
(3)“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,由长音阶(大音阶)变成短音阶(小音阶)了”,句中的“长音阶”“短音阶”运用借代手法,指月亮在冬天的竹叶中间放出的清光。
(4)“大家蹲下去,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”充满童趣。
学生自由诵读全文,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。
五、课堂小结
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无邪的心,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,感美到美的创造;
六、课堂练习
1.给加粗字注音
(1)惬( )意 (2)丰硕( ) (3)参差( )( )
(4)水门汀( ) (5)蘸墨( )
2.填写恰当的量词。
(1)一( )细烟 (2)一( )黑影 (3)一( )竹叶 (4)一( )油灯
3.在括号中写出相应加粗字的反义词。
(1)院子里的光景由( )色变成寒色,由长音阶变成( )音阶了。
(2)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,并不比画马( )。
(3)其实竹叶的方向,疏( )、浓( )、肥( ),以及集合的形体,都要讲究。
4.在下面横线上填一组同义词构成成语。
(1)东____西____ (2)熟____无____ (3)手____脚____
(4)天____地____ (5)生____死____ (6)____听____说
5.用“/”断句,准确表达出括号里的意思。
(1)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。(贝贝着急)
(2)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。(妈妈着急)
(3)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。(爸妈着急)
这篇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四单元语文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: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》教学设计
2015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教案:《回忆鲁迅先生》教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