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网站首页> 高中 > 语文学习 > 学习方法 > 浏览文章

高考语文:古代文学常识80道必考题训练及解析(二)

作者:小梦 来源: 网络 时间: 2024-05-13 阅读:

  21、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“苟合”是一个古今异义词,在古代汉语中,它指曲意逢迎。

  B.“舅姑”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,在本文指的是丈夫的父母。

  C.“国家”在古代有国家和帝王别称两个意思,在本文中是前一种。

  D.“易”指的是《周易》,它是儒家重要经典,是六经之一。

  【原文:珪,字叔玠。幼孤,性雅澹,少嗜欲,志量沉深,能安于贫贱,体道履正,交不苟合……泰每为之先拜,珪亦以师道自居,物议善之。时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。礼有妇见舅姑之仪,自近代公主出降,此礼皆废。珪曰:"今主上钦明,动循法制。吾受公主谒见,岂为身荣,所以成国家之美耳。……史臣曰:王珪履正不回,忠谠无比,君臣时命,胥会于兹。《易》曰:"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"叔玠有焉。】

  22、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“荫补”,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。“荫”指庇荫,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。

  B.“中国”,古指中原地区,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代,以为居天下之中,故称“中国”

  C.“谏官”,指掌谏诤的官员,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。

  D.“宿儒”,“宿”指努力工作的人,“儒”指读书人,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。

  23、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“内艰”,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。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,母亲去世。按照当时的规定,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,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。

  B.“夺情”,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,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。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,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,但因深受军民爱戴,英宗命他留任。

  C.“乞留”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。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。赵豫、赵登、孙遇都因百姓“乞留”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。

  D.“大计”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,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。在正统十年春的“大计”中,赵豫成绩出众,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。

  24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登进士第,又可称为进士及第,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。

  B.兵部是古代“六部”之一,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,军械,军令等事宜。

  C.庙号是皇帝死后,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,如高祖,太宗,钦宗。

  D.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,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。

  25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古代男子有名有字,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,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。

  B.谥号是古代帝王、大臣等死后,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,如武帝、哀帝、炀帝。

  C.嗣位指继承君位,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,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。

  D.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,又可借指宫廷;“诣阙”既可指赴朝廷,又可指赴京都。

  26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太学,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。博士,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。

  B.知贡举,主试者称为“知贡举”,就是“特命主掌贡举考试”的意思。

  C.经筵.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。

  D.循吏,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、奉公守法、爱民富民的地方官。

  27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郎,古代为议郎、中郎、侍郎、郎中等官员的统称。战国始有,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。

  B.迁,移动、搬换、转变之意,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。

  C.奉钱即资助之钱,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中“高祖以吏繇咸阳,吏皆送奉钱三,何独以五”的“奉钱”即是此意。

  D.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,“疏”原意是疏通的意思,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。

  28、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,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,一般不外传,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。

  B.制诰,皇帝的诏令。知制诰,官名,指承命草拟诏令。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、掌诏诰、典诏诰等名称出现,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。

  C.古代帝王、诸侯、卿大夫、高官大臣等死后,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彰其功绩,称为谥或谥号。

  D.致仕,交还官职,即退休。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“致仕”,古人还常用致事、致政、休致等名称,盖指官员辞职归家。